來源: 農民日報 作者:本報記者 施中英;董燕玲;宋遜風
1尺長的大辣椒、40公斤重的大南瓜、大小跟西紅柿差不多而形狀卻如飛碟、葫蘆一樣的迷你南瓜及各種口味的玉米等2000多個農產品新優品種出現在
據悉,此次大會包括種業發展論壇、品種權轉讓拍賣會、新優品種實物展、企業形象特裝展示、現貨交易等11項主題活動。在辦會方面有三大突破:
一是國際化方面有突破。首次邀請了國外及臺灣種業協會組團參會,共有國外及臺灣企業和行業協會16家;首次開通北京種子大會英文網站;首次在國際種子聯合會(ISF)2011年會上進行大會宣傳。
二是信息化方面有突破。所有正式參會單位全部實現網上注冊;嘗試設立信息采集系統,對參會企業、交易客商的基本信息進行現場采集,建立大會永久數據庫;完善大會官方網站,細化后臺數據統計功能,增設網上資質審查功能,縮短審查時間。
三是市場化方面有突破。與企業合作辦會,荷蘭盈可泰(中國)貿易公司負責“論壇二”籌備,廣州西美國際咨詢有限公司負責研討會籌備,浙江瞬時達網絡有限公司負責品嘗會籌備等。
“第二屆種子質量與種子應用技術”論壇,邀請了數名國內外專家與國內種業界知名人士,就當今國內外種子質量差異以及種子應用技術在種子生產中的重要性等問題展開了廣泛而深入的交流,旨在讓國內種子企業了解國際種業發展情況,充分認識種子應用技術在種子生產加工環節中的重要性,從而為提升國內種子質量創造可能性。論壇結束后,與會的國內種業界人士紛紛表示,不僅看到了國內外種業的差距,而且對種子從采收到播種過程中種子應用技術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認識,為今后企業發展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北京國際種子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上,中國科學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黃季焜稱,過去30年來,食物需求增加促進了農產品市場擴張,生物質能源的發展為我國農業產業帶來發展空間,農產品價格上升提高了農業產業的比較效益。但機遇也是挑戰,目前農產品市場已經與生物質能源緊密結合,加上大量熱錢的涌入,農產品價格波動恐將更為頻繁。
中國農業大學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的戴景瑞院士則對中國玉米種業發展提出了幾點思考,他表示,我國的玉米育種科技已進入一個歷史轉折的關頭,玉米消費量的迅猛增加使我國提高玉米單產的壓力越來越大。他建議,國家應該改革現有育種體制弊端,明確產、學、研的分工,加快育種科技創新主體向大型種子企業轉移,組建種業科技創新的戰略合作聯盟。
備受矚目的品種權轉讓拍賣會于
除了奪得“最貴的種子”稱號的“源玉
“國以農為本,農以種為先”。中國是農業大國,農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第十九屆北京種子大會,是全國種業交流合作的國家級盛會,它為全國種業信息、科技、人才、成果的交流提供了平臺,有利于我國種業的創新與發展;為國內外農產品研究機構、生產商、采購商及消費團體搭建了種業成果展銷、經貿洽談與合作的平臺,已成為反映我國新品種育種目標和市場供求關系的“晴雨表”。據北京市農業局總農藝師鄭渝透露,本屆大會是2014年國際種子大會的熱身與演練,除了“三突破”還有“一創新”。創新之處在于為對接2014年世界種子大會,增設了招待酒會;新增新優品種實物展;制作大會參會指南,提供會場周邊生活服務網點及區內旅游景點,設立會場間循環擺渡車,開通短信提示服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