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南方周末記者 李鐵
“面對流行的謬論時,或許有人會痛斥民眾的愚昧和國人科學素養的低下。但封閉的決策體系、缺乏監督和制約的政府機構、批評聲音被壓制、公共信息不透明,往往才是謠言和陰謀論泛濫的溫床。”
該文聳人聽聞,在網絡上廣泛傳播。盡管郭成林已受法律懲處,但在網絡上,尤其一些民粹色彩濃厚的網站和論壇上,這類謠言流傳甚廣,并與“西方帝國主義的大陰謀”、“亡國滅種的危機”、“第三次鴉片戰爭”結合在一起,頗具煽動性。在一些人文知識分子和不屬該專業的專家有意無意的推波助瀾下,不少國人被誤導。轉基因食品的真相究竟如何?我們先澄清關于轉基因的幾個流行謬誤。
【謬誤一】美國人的轉基因農產品,自己不吃,專門出口禍害第三世界
真實情況:作為轉基因農作物種植第一大國,美國的轉基因食品已相當普及,轉基因玉米、大豆、土豆、西紅柿、木瓜等,都是美國家庭餐桌上的家常便飯。轉基因食品,美國人吃得很歡。
據美國農業部在2005年發布的《美國轉基因作物十年總結報告》,截至2005年4月初,美國聯邦政府共批準了10700多件轉基因種植和養殖申請,其中玉米有4968個;大豆843個;土豆747個;棉花724個;西紅柿552個;小麥358個;其余(大麥、水稻、南瓜、木瓜等)2560個。
近年,轉基因作物的種植繼續擴大,據美國農業部(USDA)
那么,如此高比例的種植和產量,美國人自己到底吃不吃呢?是不是像有些人傳的那樣只賣給窮國、做工業用途或者只給牲口吃?其實那種自己不吃只禍害窮國的低級謠言不值一駁。在美國這樣的自由市場國家,農場主和貿易商自由決定產品的銷售,不可能將轉基因產品挑出來,統一出口。
聯合國糧農組織的食物平衡表格(2007年)也對這一問題做出了回答。美國當年產大豆7286萬噸,41%用于出口,其余都用于國內消費,其中93.1%用于食用,用于飼料的不到7%。玉米年產量超過3.3億噸,17.5%用于出口,在國內消耗的部分,28.7%是食用消耗。比例最大的是甜菜,用于制糖,幾乎100%供美國國內食用。[2]
有種口感很好的甜玉米,專為直接食用而研發。美國人日常吃的甜玉米大量是轉基因品種。比如先正達種子公司研發的一種轉基因甜玉米Bt-11,1998年就在美國獲得商業化種植批準,在美國、加拿大、南非、阿根廷和日本都有種植,并出口到瑞士、澳大利亞、新西蘭、菲律賓和韓國。[3]
盡管專業人士估計美國70%以上的食品都含有轉基因成分,[4]但美國人并未為此感到困擾,普通老百姓一般不顧及食品里是否有轉基因成分,一般也很難知道哪些是轉基因食品。按照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發布的食品標簽指南,食品標注或不標注“轉基因”由食品公司自愿決定。如果某一食品標簽標有“非轉基因食物或不含轉基因成分”,其隱含的意思是這種食品優于其他食品,從而導致消費者產生歧義。法規不允許這種誤導性的食品標注。[5]“對大多數美國人來講,他們不在乎食品中是否有轉基因。”康奈爾大學科學傳播教授布魯斯·列文斯坦這樣說。
【謬誤二】美國是轉基因農業大國,出于國家利益允許吃轉基因農產品,但在歐洲和日本是絕對禁止人食用轉基因食品的
真實情況:早在1998年,歐盟就批準了孟山都公司的一款轉基因玉米在歐洲種植和上市,該品種后來在歐洲廣泛種植。在西班牙,轉基因玉米的種植面積超過了玉米總種植面積的五分之一。此外,捷克、葡萄牙、波蘭等國家也種植了轉基因玉米。
打開歐盟委員會的網站,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在歐盟獲得授權的轉基因生物名單。其中轉基因玉米就有23種、油菜3種、土豆1種、大豆3種、甜菜1種。除了極少數是作飼料或工業用途,絕大部分都是用于食品。[6]
要注意的是,歐盟成員國眾多,在一些國家,轉基因作物的推廣受到反轉基因運動的阻擋。2008年,希臘和匈牙利以MON810轉基因玉米可能破壞環境為由,禁止了這種轉基因作物。歐盟食品安全局隨后再次對MON810進行評估,并認為希臘和匈牙利的轉基因禁令不合理。近年來,歐盟對待轉基因的態度正在向美國靠近,歐盟批準轉基因作物的速度越來越快。2010年,共有10種轉基因作物拿到了許可,創了新高。
相比起美國的開放和歐盟的保守,日本對轉基因的態度介于兩者之間。連續多年,日本都是全球最大的玉米進口國、第三大大豆進口國,2010年日本進口了1434.3萬噸美國玉米、234.7萬噸美國大豆,其中大部分是轉基因品種。早在
總之,說歐盟和日本禁止或不吃轉基因食品,純屬謠言。
【謬誤三】轉基因食品有害健康
真實情況:轉基因食品是否安全,來看看幾個權威組織的說法。
先看世界衛生組織,世衛食品安全部門在
聯合國糧農組織在《使用轉基因食品作為南部非洲的糧食援助的聯合國聲明》中也明確表示:“根據來自各國的信息來源和現有的科學知識,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和世界糧食計劃組織的觀點是,食用那些在非洲南部作為食品援助提供的含轉基因成分的食物,不太可能對人體健康有風險。因此這些食物可以吃。這些組織確認,至今還沒有發現有科學文獻表明食用這些食物對人體健康產生負面作用。”[8]
歐盟委員會的報告也指出:轉基因作物并未顯示出給人體健康和環境帶來任何新的風險;由于采用了更精確的技術和受到更嚴格的管理,它們可能甚至比常規作物和食品更安全。
除此之外,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FDA)和日本厚生省,都明確聲明,告訴消費者,市場上的轉基因食品是安全的。[9]
在科學研究領域,盡管轉基因科學的研究論文數量龐大,但質疑轉基因的安全性的嚴肅論文卻只有寥寥幾篇。比如普斯泰(Pusztsi)土豆事件、墨西哥玉米事件、帝王蝶(Monarch butterfly)事件等,但這些研究都因為實驗設計不當、無法重復等原因,實驗結果被科學界所否定。迄今為止,還沒有一項科學研究能證實,轉基因食品有害健康。
【謬誤四】:轉基因食品對人體有不可預測的風險,這種危險可能要幾十年后才能看出來!誰能保證以后不出事?不能保證絕對安全,就是拿人當小白鼠
這種說法被很多人所接受,成為抵制轉基因的利器。這種貌似謹慎的說法實際上并不合理。我們使用的歸納法,都是不完全歸納。科學是對未來無限開放的,要證明某種食品未來一定沒有副作用,是不可能的任務。對轉基因食品提出這種要求,實際上有點“漫天要價”的意思。如果拿“絕對安全”說事,傳統食品、雜交食品,任何新食品,不是都沒法吃了嗎?
世界衛生組織、FDA等權威機構都表示轉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并沒說要幾代人之后才能確定安全。原因就在于,原理上,轉基因技術仍是傳統育種方法的延伸,在健康、環保等問題上,轉基因并不比傳統作物有更高的風險。
雜交育種通過雜交實現基因轉移,只能讓各種基因“批量”轉移,無法實現有用基因的定向轉移。為了減少連鎖累贅,雜交育種要多次雜交和自交,因此,雜交育種過程相當漫長。而轉基因技術先將具有抗蟲、抗旱、抗逆境、控制產量、控制生長期等功能的優良基因“剪切”下來,再“粘貼”到要改良的作物的DNA雙螺旋鏈條上。
轉基因育種方式甚至比傳統育種更安全可靠,用傳統育種方法將兩種親本進行雜交時,我們對其基因大多數茫然無知,無法預知其可能的后果;而在轉基因時,轉入的卻是有了透徹了解的特定基因,從而,對食品的安全性更有把握。
目前,國際上對轉基因食品安全性評價廣泛遵循實質等同(Substantial equivalence)原則和個案分析(Case-by-case)原則。因為培育轉基因時,我們對轉移過去的基因是確定的,能從成分上知道它與傳統作物是否有本質區別,具體成分不同在哪里。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權威監管機構和科學家們能肯定,轉基因食品并不比傳統食品有更多風險,甚至比傳統食品更安全。通俗地解釋這種評價原則就是:如果知道羊肉是安全的,饃也是安全的,那就不應害怕羊肉泡饃,不需再等幾代人才敢吃羊肉泡饃。
事實上,轉基因食品是有史以來評價最透徹、管理最嚴格的食品。人類第一個轉基因食品——防軟化的西紅柿——上市已有17年,食用轉基因食品的人數以十億計,轉基因食品并沒有顯示對人類健康有新風險,而且,由于超越了傳統的植物育種通常的不確定性,使用了更精確的技術和更大的監管審查,它們甚至可能比傳統的植物和食品安全。
當然,科學對未來無限開放,未來也可能發現轉基因食品有副作用,就像未來也可能發現任何傳統食品有害一樣。但這必須以確實可靠的證據說話。
【謬誤五】中國是第一個將轉基因主糧商業化的國家,我們又做了小白鼠
真實情況:2009年11月,中國政府頒發了兩種轉基因水稻的安全證書。但中國并不是第一個批準轉基因水稻的國家,早在1999年,美國就批準了轉基因水稻。伊朗、加拿大、墨西哥也先后批準。
另外,中國也不是第一個實現主糧商業化的國家。玉米就是美國人的三大主糧之一,在很多州,玉米是第一大主糧。前面已談到,現在美國88%的玉米地種的都是轉基因玉米,美國人吃的,絕大多數也是轉基因玉米。
在2004年,孟山都公司的一種轉基因小麥也獲得了安全證書,但由于現有的轉基因技術主要是導入抗除草劑和抗蟲害的基因,而對小麥而言,雜草和蟲害都不是太大的問題,影響小麥產量的主要是病害、干旱、寒冷等因素,現有的轉基因小麥商業價值沒有優勢,沒有進入大規模的商業化種植。
很多人以為小麥才是美國人的主糧。對于食品安全而言,是不是主糧都重要,吃多吃少都必須保證安全。所謂的轉基因主糧概念,只是反轉基因人士在無法否認轉基因食品廣泛使用的情況下,搞出的一個偽問題,因為,誰也無法控制一個人是把玉米還是小麥當主糧。
【謬誤六】如果中國大搞轉基因農業,種子專利都在洋人手里,我們的種子就會受制于孟山都這樣的西方巨頭,極大地威脅我國的糧食安全
真實情況:一個領域的現代化往往伴隨著國際化,就像全世界都用微軟的操作系統,都用兩個公司的大飛機一樣。如果這個領域是開放的,競爭是準入的,就無須害怕會被壟斷卡脖子。在種子領域,除了孟山都,還有先正達、先鋒、拜耳等很多競爭者,這一領域幾乎不可能壟斷。
另外,所謂的專利都在洋人手里也不符合事實。中國轉基因水稻的參與者林擁軍在媒體上明確表示:“我們研制的抗蟲轉基因品系若在中國種植推廣,不侵犯任何外國公司或個人的專利。”而且,專利一般具有時間性和地域性。林擁軍介紹說,沒有在中國申報的專利不可能在中國獲得專利權屬,且即使在中國申報并授權,若過期也就沒有了專利申請的權利。各國專利保護的有效期一般在一二十年,轉基因的基礎技術大多是在上世紀90年代及更早以前產生,現在都已經過了專利保護期。
如果中國抓緊轉基因的研發和推廣,完全可以取代洋種子。棉花領域就是個成功的案例,2004年前,美國孟山都的轉基因抗蟲棉占據了中國市場90%以上。但由于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等機構的果斷與努力,今天中國自己的轉基因抗蟲棉已覆蓋國內95%以上的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