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優化結構提高綜合生產能力
發布時間:2011-02-16 10:37
2011年,國家仍將繼續加大“三農”投入,不斷鞏固完善強農惠農政策,有利于穩定水稻面積,特別是以水稻高產創建、超級稻“雙增一百”科技行動等為主要抓手的科技促增產的措施將得到進一步強化,有利于提高單產。
為此,2011年水稻產業要優化生產結構,提高水稻綜合生產能力。在南方雙季稻產區繼續推進“單改雙”,在光溫資源“一季有余、兩季不足”的地區推進再生稻生產,繼續挖掘水稻擴面潛力;在東北地區重點推廣抗稻瘟病、耐低溫能力強的常規優質粳稻品種,在湖北、安徽等江淮地區推進“秈改粳”,適度擴大粳稻面積。
加大財政投入,提升產業基礎保障能力。大幅度提高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投入,優先改善中低產田水稻生產的灌排設施條件,增強抗災能力;進一步加大對集中育秧、統防統治、稻田培肥、東北育秧大棚建設等關鍵技術、重點環節的技術補貼力度,促進水稻增產方式的戰略性轉變。
推廣先進技術,提高現代科技支撐能力。推廣一批適應性廣、豐產性好、米質優、抗主要病蟲害的廣適性超級稻新品種,提高單產和改善品質;大力推廣以機械化生產為核心的節本高效生產技術,提高勞動效率和種植效益;依托國家水稻產業技術體系、水稻高產創建、科技示范縣建設等項目抓手,著力提高技術到位率。
培育優勢龍頭,提高市場綜合競爭能力。從提高產品的內在品質、準確的品牌定位和優化市場營銷策略入手,加速打造一批知名度高、市場認可的水稻種業和米業優勢品牌,以品牌拓展市場;大力推進產業鏈的集成優化,提升產業的核心競爭力;積極引導企業整合重組生產要素和資源,做強做大一批優勢龍頭企業。